春秋后期,魯班曾經制造過一只能在空中自由飛行的木鳥,“三日不下”。三國時期的蜀漢,為了運送糧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發明了木制的帶有晃動貨箱的人力步行式運輸器具——木牛流馬,雖然其樣貌不明,卻被稱為最早的陸地軍用機器人。
雖然這都是些簡易的裝置,可是它們也都有著自己的動力來源。據史料記載,今天可知的我國古代機器人的動力來源主要有彈力和水力。如《維西見聞紀》和《焦氏說楛》中記載的自動彈出的箭就是利用了弓箭的彈力。而北宋年間蘇頌等人設計制造的水運儀象臺則是用水力作為動力的很好的代表。它將渾儀、渾象和報時器集于一身,分為三層,上層是一臺渾儀,中層是渾象,下層是報時系統。報時系統中的一層木閣中有三扇小門,每扇門中各有一個報時的小木偶機器人,每到一個固定的時刻就會有小人表演擊鼓搖鈴敲鐘等動作報時。其制作之精美,工藝之精細,設計之巧妙,不得不讓人稱嘆,并且被考古學家王振鐸先生成功復原。
此類自動裝置不勝枚舉,雖然不能與當今時代的機器人相比,卻是人類在機器人領域的初步探索成果,在世界科技史上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自20世紀初期機器人的概念提出之后,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的誕生,推動了現代機器人的出現和發展。隨著世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形成,我國在機器人研究、開發和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步。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工業機器人研究開發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形成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的一次高潮。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機器人基礎科學發展迅猛,并且開始用于工業生產和建設,成為中國機器人從研制到應用邁出的重要一步。一批從事機器人研究、開發、應用的人才和隊伍不斷壯大,以機器人為主業的產業化基地也在不斷蓬勃發展。
當今的機器人,正向著更強的感應功能與智能化方向發展,不僅便利了人們的生活,而且也成了人類的好幫手。例如,近些年商場中出現的掃地機器人與家政服務型機器人漸漸受到人們的青睞??梢灶A見,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將會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到那天,老祖先的“機器人夢”也一定會實現。
宇航旋轉接頭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各種旋轉接頭,應用于各種行業。